|
|||||
“剩”者为王(33) |
|||||
|
|||||
|
|||||
当然,作为中小投资者来说,要真正认识股票的价值是不容易的。就算你知道那股票就是“沉香”,而不是“木炭”,但由于“沉香”的等级不同,那价格也是不一样的,而且在供不应求之时,那价格还可以提得更高一些。因此,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将“沉香”贱卖的可能。这一点是投资者需要注意的,也是需要根据行情的发展来把握的。不过,纵然是便宜卖了许多,但只要是将“沉香”按照“沉香”的价格卖出的,而不是按“木炭”的价格卖出的,那投资者也就可以心满意足了,毕竟股市里没有完美主义,任何一只股票的价值特别是它的投机价值,都不是中小投资者所能充分挖掘出来的。因此,这个时候作为中小投资者来说,倒不妨知足常乐一些为好。 此外,作为中小投资者来说,要认识股票的投资与投机价值,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买“沉香”的价格把“木炭”买了进来。把“木炭”卖出“沉香”价格,投资者会因此而大赚一笔,甚至获得暴利。但如果是用买“沉香”的价格把“木炭”买了进来,那股票也就真的变成了燃烧的“木炭”了,投资者必须尽快地抛掉它,否则,投资者所面临的只能是严重亏损的命运。 加法与减法 加法与减法,这小学算术里最简单的两种计算方法,相信就是把它运用到社会生活中来,人们也不会做错。比如,利益当前之时,做加法;反之,则做减法。不过,现实社会总是复杂多变的,通常情况下的加减法,在某些场所如果能够反过来做,在该做加法时做减法,在该做减法时做加法,那效果或许会更好一些。 有这样一则故事,让我铭记在心。一位顾客到上海一百商店购买摄像机用的锂电池,他听说东瀛某个牌子的锂电池能连续使用12小时,于是就寻寻觅觅认定非要买到不可,尽管其价不菲,一节售价要高达1300元,但顾客还是掏出钱包来立马要银货两讫。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负责接待这位顾客的营业员在得知顾客所购之摄像机仅用于日常的家庭录像时,反倒劝顾客考虑考虑,并提出了更经济实用的“黄金搭档”:建议改购另一种价格仅为700元的电池,再加上摄像机原配的电池,连续的拍摄时间可长达6小时,足够应付全天所需了。顾客接受了营业员的建议,最后买了这种700元价格的电池,1300-700=600,顾客因此而节省了600元的支出。 这位营业员的“减法”,是让许多商家难以接受的。商家总是希望顾客买的东西越多越好,都希望顾客做“加法”,如果人人都像这位营业员一样做“减法”,那商家岂不要“减收”多多?不过,这位营业员的“减法”却得到了该商店领导的大加赞赏,因为该领导算了另一笔账:倘若满意而去的顾客日后购物就认准了一百商店,或者再“现身说法”引来更多的顾客,那“减法”无疑就成了“加法”;若全商厦的营业员都能来做做这种“减法”,顾客近悦远来,那岂不更能做出“乘法”来了? 我对这位营业员充满了敬佩之情,而对于能把“减法”视为“加法”甚至是“乘法”的商店领导,更是由衷地佩服。其实,仔细想来,这股市中的道理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进入股市里的投资者都是为了赚钱来的,他们都希望通过多次交易,通过对多只股票的炒作来达到多赚钱的目的,因此,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往往习惯于做“加法”。在通常情况下,一年原本可以做12次交易时,他们恨不得做出24次交易来;至于把12次交易“减少”到8次或者6次,那更是万万不能的。然而,投资股市,需要的是智慧与独具匠心。在股市里“勤劳”未必就能“致富”,“多劳”未必就能“多得”,股市并不是一个“天道酬勤”的地方。相反,你如果能学会适当地“偷懒”,也许你可以更好地赚钱。事实也是如此,做24次交易的人未必比做12次交易的人赚钱多,甚至在做完第8次交易的时候,你所赚到的利润就是一年中赚钱最多的时候。因此,作为投资者来说,在股市里一定要认真对待“加法”与“减法”的关系,改变固有的“加法思维”,适当地做一些“减法运算”。 |
|
相关文章:
写在前面(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