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十五章 自由的代价 |
|||||
|
|||||
|
|||||
入另一个国家,从事新的项目。而泰尔多瑞斯科习惯于对话。“我第一次遇见
他,他就像个老板。”泰尔多瑞斯利回忆说。他带贬义地使用“老板”一词,其中含义是:
有这样一个人,不给他的职员过多的训示,也不给他们提问的机会,却要求他的职员正常地
操作。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泰尔多瑞斯科对这位投资家变得非常敬畏。他对索罗斯提出了 一套理论:在道义上,他比大多数人站得更高。他认为理解索罗斯的关键在于把他和他本人 从纵向上未考察,而不是拿他和其他人相比从横向上来考察。这一思想是泰尔多瑞斯科从哲 学家伊曼纽尔·康德那里抽取出来的。 经过磕磕碰碰建立起基金会,这确非易事。——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招聘基金会职员是第 一步,招聘第一批学者也是如此。当第一批60个索罗斯招集的学者在1991年1月3日抵达 布加勒斯特火车站,向爱丁堡大学开迸的时候,一个人哭了起来。她承认,当她从报纸看到 这则广告的时候,她想到了这是一个骗局。基金会里,唯一出过国的罗马尼亚人,现在已地 处高位,而她却明显地没有。这就是她哭的原因。 即使是基金会的职员也发现了这一点,在基金会的这种“开放的气氛里,运作起来非常 艰难。安卡·哈拉森是个身材高大、富有风韵的30岁的女人,1900年10月,她开始是基 金会的项目协调人,1993年她接替桑觉·普拉朗任执行经理。她当年的预算竟高达600万 美元。 哈拉森馒慢地相信,每个活动都要求有一个中心人物来作决定。最初在基金会做事使人 精神郁闷,但时常的微笑掩饰了她起初的恐惧。到1994年,她说:“我完全接受了基金会 的意识形态,甚至把它运用于我的私人生活。我主管的事情很多。现在我已退居二线。我必 须授权给他们。但这委托比主管更难操作。” 索罗斯不可能靠他现今的行为洗清他过去在匈牙利的罪名。在罗马尼亚更是如此。罗马 尼亚总人口为2310万,其中匈牙利人24O万。一个出生地在匈牙利的亿万富翁来到罗马尼 亚,宣扬资本主义、经济改革和开放社会,对一些罗马尼亚人来说,这简直是以一种伪装的 方式,挑唆和煽动在罗马尼亚的匈牙利人反对政府。 基金会建立不久,索罗斯就开始受到攻击。一些报纸指责索罗斯,说他企图将有180万 匈牙利人居住的德兰斯维尼亚“卖,,给匈牙利。基金会追求公平,不希望区别对待在罗马 尼亚的匈牙利居民,优待或歧视他们。这决非易事。在克拉基城,大量的匈牙利居民提出申 请,基金会别元选择,只好给他们提供赞助,这就使得资助的数量似乎有些失调。 索罗斯忽略了这些攻击。虽然基金会没有从索罗斯那里获得任何指示,基金会办公室还 是通过对公众尽可能的公开,来进行回击。在受到攻击之前,基金会从来没有印出奖学金获 得者的名单。受到攻击后,他们开始这样做。“这也是一种向其他人说明的方法,我们不仅 仅将特兰西瓦尼亚卖给了匈牙利,也做了一些好事。安卡·哈拉森说。 即使是基金会本身所采用的名称——开放社会基金会——也使人产生怀疑:是否有些什 么东西被有意隐瞒着。毕竟基金会没有用索罗斯的名字。因此,普拉朗要求泰尔多瑞斯科将 基金会改名为“索罗斯开放社会基金会”,希望招牌上的“索罗斯”使人们相信,基金会不 是一个用匈牙利人的钱来支持在罗马尼亚的匈牙利人的秘密工具。 当然,这里没有招牌。站在布加勒斯特的维多尼亚大广场 |
|
相关文章:
前言 索罗斯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