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一章 催生超级长牛市(7) |
|||||
|
|||||
|
|||||
今天的中国经济面临着和日本1985年非常相似的景况。1985年,日本经过战后几十年黄金发展期,各个产业的竞争力非常强,贸易顺差达470亿美金。美国联手其他经济发达国家,向日本施压,要求日元升值,这就是著名的“广场协议”。随后,美元对日元的比价从1985年的1∶260变为20世纪90年代初的最高达1∶80,日元上升了3倍。在日元升值的强大预期下,全球资本都涌向日本,日经指数从1985年的7 600点升至1990年最高39 000点,升了5倍。日本的地产价格也升至历史最高位,甚至东京的地产总值超过了全美国的地产总值。难怪那时有一阵子,从日本国内传出有人要收购整个美国的狂妄叫嚣。 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过2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空前提高,未来人民币将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后全世界第四大硬通货,人民币资本崛起势不可挡。对一个美元区投资者来说,如果2006年他将1亿美元换成人民币投入中国资本市场,即使存入银行没有利息或资本本身不升值,4年后,假设人民币升值1倍,他卖掉人民币资产换回美元,那么以美元计,每年的复合回报率也仍有10.5%。同美国30年期国债5%的收益率相比,回报要高出一倍。更重要的是,人民币升值是一个确定的事件,对这一确定的事件进行投资,潜在的风险要比30年期美国国债要小很多。 如果假设中国是一家上市公司,1995年人民币对美元1∶8.27,当年中国GDP总值为57 733亿元人民币,从美元角度衡量,11年前中国经济的总规模还只是一个创业板公司,系统及政策风险都颇大。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这家上市公司已今非昔比,2005年GDP总值达到24 000亿美元,排列世界第四。中国无论在经济总量、综合实力和外汇储备规模上都已名列世界前茅。可是,人民币的汇率还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2005年7月1日,中国央行放开人民币对美元的浮动幅度,到2006年也只是3%的升幅。因此,对外资而言,这是一个价值被大大低估的蓝筹股。 换一种角度看,沃尔玛和微软两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为5 000多亿美元,折合4万多亿元人民币,接近中国深沪两地1200多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也就是说,美国仅两家上市公司就可以买下整个中国的上市公司。这岂不很荒谬!其实,这里的言外之意就是,在资产被严重低估的时候,所谓的市盈率还重要吗?正是看到这一严重被低估的事实,以巴菲特、索罗斯为代表的海外资本操盘精英重仓投入中国资本市场就不足为奇了。“拥有中国资产,分享中国成长果实”,将是未来一二十年华尔街谈论的主题。 我们注意到,2002年中国吸引外资的数量在历史上首次超过美国,占全球第一位(570亿美元)。自2001年以来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得很快,到2006年第三季度,外汇储备已突破1万亿美元,排列世界第一。这五年增加的外汇储备,相当于前10年外汇储备总和的3.57倍。可见,全球资本正在寻求各种方式,大幅度快速地进入中国市场,因此中国资产是一种很好的投资选择。 由于有了日本的前车之鉴,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货币急速升值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破坏力极大,并且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况且中国目前对美国的出口仅占其整个出口总值的21%,因此,我们赞同中国政府目前的做法,坚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方针,同时吸引更多的海外产业资本进入中国,全面增强各行业竞争力。但在中央政府坚持稳定人民币汇率时,它同时又将遇到一些新的挑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种挑战,他曾指出,要警惕通货膨胀。我们预计,从现在起,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通货膨胀的趋势也会加剧。全球资本进入中国市场追逐有限的商品,将会引起通货膨胀急剧升温。另外,中国的出口竞争力正在日益增强,它在向全世界输出更多商品的同时,也带来了自身的贸易保护主义问题。因此,对中国政府来说,这似乎是一个两难选择:要么人民币升值,失业率上升,竞争力下降;要么接受通货膨胀,以及更多的贸易磨擦。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政府最终会走中间路线,接受人民币升值但升值缓慢的方式,同时又忍受轻微的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来说,人民币升值及通货膨胀将是人们思考未来资产配置及证券选择的两大前提,那些能抵御通货侵蚀的上市公司将是未来几年的大赢家。 |
|
相关文章:
第一章 催生超级长牛市(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