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害怕没饭碗 |
|
||||
|
||||
一位家长说,千辛万苦把孩子供上了大学,却发现根本找不到工作。不读大学也许还能找到一个,虽然是差一点的体力活,总还能有个饭碗,现在高不成低不就,连饭碗都没了。 是啊,读大学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读完大学却找不到工作,更糟糕的是,家长也有可能面临失业,一家人承担着怎样的压力? 有工作才有饭碗,工作是人最基本的权利。 政府也很强调劳动者的权利,诸如休息权、知情权、获得报酬权、人格尊严权等等,但很多时候都是空谈。节假日你不加班有人加班,待遇你不满意有人满意,就这条件,爱干不干,有本事你自己走人,你这位置多的是人翘首以待!供求关系决定市场地位,老板他说得起硬话。 没有饭碗一切免谈,人在屋檐下,岂能不低头。还是将就吧。 有了这样的背景,我们的文化也开始公然地媚钱,媚权。《把信送给加西亚》《没有任何借口》,这些超级畅销书都是谁买去了呢?是企业,是老板买去送给员工的,就是要让你老老实实工作,全心全意,任劳任怨,没有任何借口! 那么,员工的权利呢?员工的福利、待遇,员工的生存状态,老板又该负怎样的责任?面对劳动者疲软的购买力,出版界集体失语。 据统计,2004年中国城镇人口失业率已达到7%,失业人口约1400万;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约280万,就业率73%,约有76万大学毕业生没有工作。 没有工作也就意味着没有收入,意味着衣食无着。工作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权利。但是我们却有1400万人没有这个权利。 可怕的是,我们还有一种趋势,就是将这一切都推卸到失业者本人身上,让他们自己去承担。我们的媒体总是强调失业者要自强不息,在歌颂那些靠着自己的力量奋斗成功的人时,同时也暗含着一种指责,似乎那些没有摆脱困境的人,要么是懒堕,要么是低能,总之,咎由自取。 缺乏同情的背后,往往是逃避责任。那些没有技术,没有资源,已经在竞争中败下阵来的人,固然需要我们的鼓励,需要把他重新推上战场,但他们更需要的是拉他一把,是全社会伸出援助之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