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要有信用 |
|
||||
|
||||
中国有句老话“七十二行,诈骗为王”,还有一句老话“成者为王败者寇”,都说明一种实用主义价值观深入人心,人们对狡诈的崇拜胜过了诚实。 道德是后天教化的结果,说谎更接近人的本性。因为人的本能就是要趋利避害的。 一个小孩子,如果他说要买文具,却把父母给的钱拿去买零食了,一定是因为零食的诱惑力太大,而他不撒谎又没有其他的办法得到钱。同样,如果他打烂了一个花瓶却说是小猫打烂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害怕,父母极有可能暴跳如雷,这件事的后果,在他看来是不能承受的。 我们往往把诚实看成是品德问题,其实,诚实同时还是个能力问题。有能力得到,就不必撒谎;有能力承受,就可以坦白直言。 而在能力方面,穷人恰恰是最欠缺的。穷人家的孩子如果把买文具的钱买了零食,很可能就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富人的孩子却不必如此,因为这只是小事一桩。 越是贫穷的地方,越容易产生道德危机。生存环境越是严酷,人就越是需要自保。同样,越是初级的、没有平等交易的经济环境,越是充满着谎言和欺诈。说到底,人的本能是趋利避害,资本的特性是赚取利润,成本和回报之间,永远都在核算。 讲不讲信用,很多时候是由经济规律决定的。当不诚信的人大把大把赚钱,却没有不可承担的后果降临,那么“不诚信”就会成为市场普遍的选择。 在资本主义早期,为什么充满着那样多的血腥?暴力掠夺、海盗行径、绑架奴隶、征服殖民地……是因为在那样的时代,暴力是最有利可图的。 在亚当•斯密时期,情形同样如此。工业革命刚刚开始,经营者的利益与公众利益往往不一致,要想获取利益就必须欺骗公众。所以那时的经营者虽然很少聚到一起,但聚会时的谈话内容,不是阴谋对付公众就是筹划抬高价格,那时商人的形象是很让民众鄙视的。 现在的西方世界,商人们都温文尔雅了,面目非常亲切,越大的企业越是注重信用,越成功的富人越是让人可信。不是现在的人道德水平大大提高了,而是现在的经济体制成熟了,各种市场关系越来越复杂,严格的规则就成了整个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违反规则就必定受到惩罚。 只有当不诚信成为不合算的事,诚信才会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大街上,如果有人免费给你发放食品,你可能不敢吃,而宁肯自己花钱到商店里买,因为商店让你放心。正因为如此,商店也不会轻易让不合格的商品进去,败坏自己的声誉,影响自己的生意。 当信用已经成为一种无形资产,诚信就不再是谁强加给你的,而是一种自觉和需要,因为欺诈已经不合算了。 很多时候,富人不需要靠说谎来达到目的,相反说谎的风险往往大于收益,所以他选择用正常的手段来实现目标,一旦遇到挫折,他也有能力承担后果。 银行不愿意贷款给穷人,并不是出于道德的怀疑,而是因为穷人还贷的能力让他担心。 在市场行为中,道德是非常无力的东西,所谓商业道德,其实是一种经济规律,有利的事情,大家就遵守,一切的道德都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的。 越有实力的企业,越能给人信心,越能得到信任,也就越容易得到帮助。信用是一种资格,没有实力就无法有信用的保证,在一个成熟的商业社会,信用就是财富的象征。 一个孩子说谎,内心常常是恐惧无助的,说谎恰恰证明了他的弱小。只有当你不必说谎了,你才真正长大了,可以掌握局面了,你才是自由的,强大的。当一个人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我做事,我负责!”这就是力量的表现。 富人有信用,因为他有能力,他负得起责,而且,他是信用体系的受惠者,他知道珍惜。 穷人,虽然暂时还没到那一步,但你得学着。如果你相信信用经济是一种先进的效率更高的经济形式,如果你相信自己还没有强大到不需要任何人帮助的程度,你自己就得先成为一个有信用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