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路走来(3) |
|||||
|
|||||
|
|||||
2003年,博弘投资成立了,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市场可交易品种匮乏,所以刘宏的思路和做法对于当时的中国市场肯定是超前的,但既然有这些想法,刘宏就认定了。 "超前就超前吧,最起码我先进来吧,进来后我先搞研发,从做风险程序、风险管理开始,把基本作业做扎实。"刘宏说,除了很深的科研情结外,刘宏说自己还有一个创业情结,"不管怎么说,创业也是个挺浪漫的事情。" 之五:ETF上市 2005年2月,国内第一支ETF产品--上证50ETF上市了,博弘投资终于有了第一个可以上规模交易的品种。 2005年4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宣布正式启动。 按照刘宏的思路,虽然中国市场迟早出现会出现这种土壤,但当时,国内市场有1/3股票流通,剩下2/3不流通,多数人都认为,市场全部消化这些不流通的股票可能需要二三十年,即股改可能需要这么长时间。 让市场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存在了几十年的股权分置问题只用了短短1年后多就基本治理完毕。2006年9月,股权分置改革已近收关,当月中石化股改方案获得通过,总体赞成率达到99.96%,流通股股东赞成率为98.5%。而中国石化股改的完成,也宣告了历时近一年半的股权分置改革已近尾声。 刘宏说股改完后市场非常好。而且从2004年开始,没有结构化产品,没有衍生产品,交易机制单一,对于对冲基金仿如坚冰一块的中国金融市场开始出现松动的迹象,对冲基金的生存土壤逐渐出现,而且逐渐丰富,有向成熟金融市场过渡的迹象。 ETF的推出,让等候多时的刘宏看到了机会。 "其实做ETF并不是我们最初的打算,但有这个品种总比没有好",刘宏显得特别坦率,"投资市场永远充满了机会,我们所做的就是抓住这些机会"。 之六:英雄初成 何谓市场中性呢?刘宏解释道:"就是我们建立的资产组合要规避市场涨跌风险,而留存那些我们能够为其建立数学模型的风险来换取利润,这就是市场中性。"换句话说,也就是要尽量减低投资组合与市场涨跌的相关性,使投资收益独立于市场的波动。 从长远来看,博弘投资旨在从事股票期权、期货期权、股指期货以及利率衍生品等金融衍生品的市场中性对冲交易。利用这些衍生品之间以及衍生品与标的资产之间的价格关系的变化寻找交易机会。 现在看来,博弘投资的定位非常清晰,但回顾往路,实现之路漫长艰辛,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2005年初,上证50ETF上市,博弘投资将近两年打造的交易利器终于开始有了用武之地,从2005年到2006年股改期间,博弘投资的业绩记录是97%的年化收益率,刘宏认为这个收益率几乎囊括了当时市场出现的所有套利投资机会。 有了交易成功案例,慢慢的,委托博弘进行专户理财的客户越来越多。因为客户的钱不能集合,都是分别在客户自己的账户上进行管理,这对公司的交易系统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随着公司管理客户资产的增值,博弘投资渐渐成了行业内提到套利交易不可能不提的行业代表。 2006年,博弘投资业务逐步走上正轨,2006年博弘的业绩记录是年化收益率57.8%,2007年截至8月份的绝对收益率是21.7%。 |
|
相关文章:
书中主要人物简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