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决定是富人还是穷人(3) |
|||||
|
|||||
|
|||||
2、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trade cycle)亦译经济循环或商业循环,意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曾作了这样的描述:“在繁荣之后,可以有恐慌与暴跌。经济扩张让位于衰退。国民收入、就业和生产下降。价格与利润跌落,工人失业。当最终到达最低点以后,复苏开始出现。复苏可以是缓慢的,也可以是快速的。新的高涨可以表现为长期持续的旺盛的需求、充足的就业机会以及增长的生活标准。它也可以表现为短暂的价格膨胀和投机活动,紧接而至的是又一次灾难性的萧条。简单说来,这就是所谓‘经济周期’。” 从萨缪尔森的这种描述中可以看出,经济周期可以说就是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经济学家在解释这一定义时强调:第一,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由于这种波动而引起了失业率、物价水平、利率、对外贸易等活动的波动。所以,研究经济周期的关键是研究国民收入波动的规律与根源。第二,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第三,虽然每次经济周期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却有共同之点,即每个周期都有是繁荣与萧条的交替。 3、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是经济学的重要理论。 当人们发现了经济周期理论后,开始采取种种措施手段来避免经济周期造成的危害。最早是20世纪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通过以工代赈等手段,以比较小的代价比较平稳的度过经济危机。可以说,从那个时候开始,经济运行周期由于人们针对经济周期的预防等手段,经济的运行周期和历史上的经济周期有了巨大的不同。尤其是历史上的大萧条基本上被避免了。 另外一个影响经济周期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生物、航天等新兴学科的发展,人类的经济发展开始不断的升级。因此,经济的运行周期和传统的经济周期的相关性就更小了。 但是,经济周期性运行的基本规律并没有改变。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互联网的奇迹,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但互联网并没有改变经济运行的本质,虽然在互联网早期"免费"的浪潮风卷全球,但这只是互联网普及过程中的一个小小波澜。随后,互联网迅速的泡沫化,一夜暴富的神话迅速变成了一碰就破的“泡沫”。经过了几年的探索,互联网告别了“免费时代”。互联网企业也再次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可见,互联网并没有改变经济的周期运行,而互联网的发展本身却再次证明的经济发展是在周期运行的。你知道吗?他们因经济周期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瑞典经济学家纲纳?缪达尔(GUNNAR MYRDAL) (1898-1987)、英国经济学家弗? 冯? 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1899-1992)在货币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方面的首创性研究而共同获得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美国人,1937年出生,他倡导和发展了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运用理论,深化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并对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由此获得1995年诺贝尔经济奖。普雷斯科特(EdwardPrescott):他与F.Kydland合作开创了讨论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实经济周期理论(RBC),该理论已被广泛应用到经济学各个领域。他被公认为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 |
|
相关文章:
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