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香港金融市场最新数据 |
|||||
|
|||||
|
|||||
1.证券市场 2007年9月份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首次超越1000亿元,创1096亿元的历史新高。 2007年9月24日,衍生权证成交金额创下273亿元的历史新高。2007年9月28日,证券市场成交金额创下1492亿元的历史新高。 2007年9月28日,证券市场市价总值首次超越20万亿元,创下200549亿元的收市新高。2007年9月28日,恒生指数创下27142.47点的收市新高。 2007年9月28日,恒生中国企业指数(H股指数)创下17017.94点的收市新高。 2.衍生产品市场 2007年9月25日,恒生指数期货的单日成交量创下201717张合约的历史新高。 2007年9月25日,期货及期权的未平仓合约总数创下8,140,379张合约的历史新高。 香港本地热点股票,如汇丰银行,可以视为传统的香港市场上认同度比较高的股票,香港股市有句俗语:“买汇丰,有买贵,无买错”。汇丰银行每个季度都分红,每年下来有5%~6%的样子。香港人经常会说,“圣诞钟,买汇丰”,在圣诞的钟声中买汇丰,据内地金融专家巴曙松的观察,汇丰的股票往往也是在圣诞之后有一波不大不小的行情。尽管现在汇丰已经风光不再,让位给中国内地的大量优秀企业,但是汇丰身上还是凝聚许多老香港投资者的感情,因为相当一部分老香港投资者踏入资本市场的第一步就是从买汇丰银行开始。汇丰银行是香港股市“蓝筹股”的代表,它股价一个交易日的升跌通常不超过5%,风险非常低。一般香港投资者都会长期持有。对于经验尚浅,首次进入香港股市的内地居民来说,蓝筹股显然是“牛刀小试”的最佳选择。 3.基金市场 香港证监会7月19日公布的调查显示,截至去年底,香港基金业所管理的资产达6.15万亿港元,较2005年劲升36%,净增约1.6万亿港元。2004年,香港基金业所管理的资金只有3.618万亿港元,短短两年增长70%。香港投资基金公会执行董事黄王慈明认为,过去两年国际资金投资亚洲增长迅猛;香港本地的资金由于财富效应,以及香港经济复苏,亦加大了投资需求;再加上香港金融机构经过亚洲金融危机的磨练后,财务实力与内控能力都有所增强,是香港资产管理业务增长显着的主要原因。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吸引了巨额的资金,也是去年香港基金资产迅猛增长的一个显着因素。在去年香港零售的基金中,据香港投资基金公会统计,大中华基金(包括投资于中国内地、香港或台湾)2006年度的净申购额达到约14.75亿美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38.74%,位居基金类别首位。就投资表现而言,据晨星(亚洲)统计,香港投资于H股、红筹股以及小部分A股、B股的中国股票基金,2006年度回报率达84.05%,在香港众多基金中亦名列榜首。 调查显示,2006年非香港投资资金的流入维持强劲,占基金管理业务60%以上,为3.786万亿港元。而在香港管理的2.315万亿港元资产中(投资在香港市场的资产仅占25.8%,其他管理资产是投资于海外市场),80%(即1.852万亿港元)投资于亚洲。其中,42.2%投资于香港及内地,而37.8%则投资于亚太区其他地方。 另一方面,投资于香港的资产中,股票投资比重由2005年的65.1%增长到75.4%,即有约1.75万亿港元投资于股票。证监会认为,比重提高的原因是更多资金通过香港股市投资内地企业。 香港证监会所调查的基金管理业务包括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以及证监会认可的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机构方面包括从事资产管理和顾问业务的机构,以及从事资产管理及其他私人银行活动的银行。截至今年6月底,香港共有2001种证监会认可基金。 基金管理业务包括资产管理、投资顾问及其他私人银行业务。占比最大的资产管理业务总值达4.134万亿港元。其中,机构性基金占38.3%(管理资产约1.58万亿港元),零售基金占17.6%(管理资产约7260亿港元)。 根据香港投资基金公会执行董事黄慈明女士的介绍,香港零售基金市场发展的进程跟内地不尽相同。香港的基金市场已发展了30多年,主要的特色是国际化:无论是成立的基金公司、投资的市场及资产类别,以至产品的注册地都包括本地及海外市场。最近十年,随着基金投资日趋普及,以及强制性公积金条例的实施,本地投资者的基础才逐步壮大起来。香港零售基金市场主要以香港证监会认可的开放式公募基金为主。它们大多在海外注册,既在海外销售,同时也在香港销售。香港之所以要引进海外注册的基金在港销售,既有其历史因素,亦反映香港市场本身的独特性。早期,不少基金的主要销售对象是在香港工作的外籍人士,那时香港本土市场的规模较小,如果专门针对本地市场推出基金,未必具备规模效应。而通过引进监管水平达到一定标准的海外注册基金,便能以一个具备高经济效益的方式,让香港投资者有更多机会选择海外投资。多年来,这模式一直行之有效,为本地投资者带来不少投资机会。 香港的基金种类极其多元化,由股票类到债券类,由房地产类到对冲基金都一应俱全;而投资的地域、行业更广泛,由新兴市场到成熟市场,由专门投资于天然资源行业到投资于消闲行业。香港是全球范围内最先允许向散户销售对冲基金的市场之一。首只对冲基金于2002年5月发售,目前共有14只获香港证监会认可的零售对冲基金,截至2006年年底,资产净值达16.6亿美元。虽然尚处于发展初阶,但对冲基金的零售化突显了香港市场的多元化。另一类较新的产品是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首只房地产基金于2005年11月上市,随后香港房地产基金市场稳步发展。首只房地产基金——领汇房地产基金——是迄今全球最大宗的房地产基金首次公开招股,另外,首只全数投资于内地物业的房地产基金业已推出。截至2007年3月初,已有6只由香港持牌法团管理的房地产基金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根据香港投资基金公会的统计,香港基金业在2006年取得243.4亿美元的总销售额,净额为38.1亿美元。与2005年全年相比,总额上升72.5%,净额更上升达215%。其中,股票基金的总销售额为189.1亿美元,占行业总额的77.7%,其中51.4亿美元为净流入。与2005年相比,总额、净额分别上升1.2倍、1.7倍。在各类股票基金中,亚洲股票基金的销售额居榜首:销售总额达95.4亿美元,约占股票基金总额的50%;净额为21.2亿美元,占股票基金的41.2%。 香港基金的销售情况反映了分散投资的重要性,这种分散涉及两方面:地域及资产类别。通过基金,投资者可以由一个多元的组合,掌握不同市场增长潜力,分散投资风险。而这几年的基金发展突显了松紧适度的法规框架的重要性:如果法例规限了基金所投资的市场或类别,基金经理在产品创新及避险功能上将面对很大的制约。 由于产品的多元化能配合公众在不同经济周期的投资需要,基金投资日渐普及起来。按香港证监会最新的散户投资者调查,在各类投资产品中,投资基金的普及程度仅次于股票,其参与率正稳步上升:由1999年时只有4%的成年人口投资于基金,上升至2005年的18.1%。随着投资者进一步了解到基金在退休计划、子女教育及财富管理其他方面的作用,此增长态势将持续下去。香港八九成的基金销售额都是通过银行来完成的,这一点和内地的情况相似。在香港,银行的积极参与在推动基金普及化方面发挥很大的积极作用。因此,投资香港的基金,可以到一些知名的银行了解和比较相关情况。沿着香港九龙区的主动脉弥敦道一路走,途经旺角、油麻地、佐敦、尖沙咀各个地铁站,这里几乎是十步一银行,难怪有“银行多过米铺”的俗话。在香港,除了有中国内地人熟悉的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还有内地银行的子公司,如中银(香港)、建行(亚洲)、工行(亚洲)。外资银行如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恒生银行、东亚银行等往往占了街道上最显眼的位置,而对于内地人而言稍微陌生的南洋商业银行、大新银行、大华银行、星展银行、永隆银行、永亨银行,以及来自泰国、日本、德国、英国、美国等国的银行,也照样开得成行成市。购买基金时,必须确定基金本身和所涉及的机构均已获证监会或其他海外监管机构认可。其次,如果某基金提供令人难以置信的特别优惠,便千万不要轻信。在香港,利用诈骗或罔顾实情的陈述,诱使投资者进行证券买卖是违法的。在基金的任何交易日,投资者都可以亲身、致电或通过互联网直接向基金公司或基金销售商发出买卖指示。现时,大多数基金均每日或最少每周一日进行交易。大部分认可基金的买卖均以“未知价”进行,这即是说你所认购的基金单位的资产净值,将于指示发出当日市场收后计算。按这种模式计算出来的单位价格,一般认为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基金在交易当日的价值。以“已知价”进行交易的基金,买卖价则以前一个交易日的市场价格来计算。如遇市场大幅波动,按“已知价”买卖的基金,将要延迟交易及重新计算单位价格。完成买卖后,投资者应依时收到买卖单据。切记要核对清楚单据上的资料,并妥善保存这些文件。至于赎回基金方面,管理公司必须在收到你填妥的书面赎回指示后,于一个月内向你支付赎回金额。投资者可以登陆香港投资基金公会的网址(www.hkifa.org.hk),查阅各家基金公司的情况与众多香港基金的近期业绩表现。 数据显示,香港已是全球三大国际银行中心之一、成交额第六大的外汇市场、市值第六大股市以及第四大黄金市场。以管理资产额计算,它是亚洲第二大基金管理中心。 [1] [2] 下一页
|
|
相关文章:
内地居民如何直接买港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