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股市高手成功看盘方法 |
|||||
|
|||||
|
|||||
股市高手成功看盘方法
首先开盘时要看是高开还是低开,它表示市场的意愿,是投资者期待当天股价上涨还是下跌的一种表现。 然后在开市半小时内可以看股价变动的方向。一般来说,如果股价开得太高,在半小时内就可能会回落,如果股价开得太低,在半小时内就可能会回升。 第三要看成交量的大小,如果高开又不回落,而且成交量放大,那么这只股票就很可能要上涨。 第四看股价,不仅要看现价,还要看昨收盘、今开盘、今最高和最低价、涨跌的幅度等,这样才能看出现在的股价是处在什么位置。是不中有买入的价值,看它是在上升还是在下降之中。 一般来说下降之中的股标不要急于买,而要等它止跌以后再买。上升之中的股票可以买,但是要小心不要被它套住。一般可以通过买卖手数多少的对比可以看出是买方的力量大不是卖方的力量大,如果卖方的力量大于买方则最好不要买。 看盘时还要看现手数与现手累计数。现手数是说明计算机刚刚自动成交的那次成交量的大小。如果连续出现大量成交,则说明有多人在买卖该股,值行注意。而如果半天也没人买,则不大可能成为好股。现手累计数就是总手数,总手数也叫做成交量。有时它是比股价更为重要的指标。总手数与流通股数的比称为换手率,它说明持股人中有多少人是当天买入的。换手率高,说明该股买卖的人多,股价容易上涨。但是如果不是刚上市的新股,却出现特大换手率(超过百分之五十),其股价则常常会在第二天就下跌,所以最好不要买入。 个股升幅过高后风利好出货,是股市操作的一种生活策略。因为利好正式公布之前往往有消息灵通人士提早获知,主力会拉抬股价,到利好公布时趁中小散户入场吸纳之机而抛售获利,股价失去了主力资金的支持于是走软。 一般来说,短线客都在利好公报之际获利了结,以回避股价下跌的风险,或借股价调整之机抽回资金介入其它个股中,以赢得时间差。从中线看,如果利好属于“一次性交易”,如出售资产、政府给予补贴等,则股价以见顶为主,此时以出局为妙。如果利好持续有效,如资产重组、项目投入等,则股价往往会先调后上,不妨继续持有。 学会如何看盘,掌握看盘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对于每一位长期在证券市场上搏杀的投资者,是极其重要的必修课。因为它关系到投资者的成功与失败,关系到财富的获得或损失,不可等闲视之。通常情况下投资者在看盘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三个要点,笔者称之为盘面“三看”。 一看趋势,即密切关注大盘趋势的变化。根据通道理论,股指一般会沿着某一趋势运行,直到政策面、宏观经济面发生重大变化,这一趋势才会逐步改变。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趋势的改变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这就是所谓的“惯性”作用。 比如2001年6月开始,沪深股市开始调头下行,步入下降通道。此次下跌势头极其迅猛,直至2002年1月创出新低1349点后,才扭头向上。期间虽有2001年10月23日的停止国有股减持和11月16日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的一系列利好措施出台,但股指经过强劲反弹后,依然我行我素,阴跌不止,直到作空动力丧失殆尽,大盘方才止跌,下跌趋势才得以改变。 二看成交量。股谚云,“量在价先”,“天量天价,地量地价”,说的就是“成交量比成交价更重要”这个道理,因为成交量可以决定成交价及其后的股价走势。一般来说,在股指上升的过程中,成交量应该有所放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其原有的走势。如果把股指的上涨看作是列车行进速度的话,那么成交量就是列车的动力。股指的上涨就好像是列车在走上坡路,没有动力是万万不能的。而下跌就好像是列车在走下坡路,无需太大的动力或根本无需动力,因为此时惯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比如2001年6月,沪市见顶2245点后,成交量不再放大,增量资金不再入市,成交量也开始萎缩,这表明资金开始逐渐出逃,股指焉有不跌之理?可这一跌不要紧,一直跌到了1349点,几乎把多年牛市的成果消耗殆尽。而也正是在1350点左右,两市成交量开始明显放大,表明场外增量资金开始介入,股指才能得以扭头向上。 三看均线,即密切关注均线的走向。一般说来,股指在长时间的上涨后,如果5日均线下穿10日均线,就应该引起警惕。若10日均线下穿30日均线,就应该考虑卖出股票。而当30日均线调头下行时,则应果断离场,不管你此时是亏损还是盈利。这里笔者想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如果你在第一次均线死叉时没能出逃,那么股价很可能还有一次反抽的机会,这时大盘K线形态会形成一个双头或双顶,此时,则是投资者最后的逃命机会了。反之,若股指在长时间的下跌后,如出现5日均线上穿10日均线,则应视作是一个较佳的短线买点,而若10日均线上穿30日均线,则可视之为中长线买点。 总的来说,上面所讲的“三看”是相辅相成的,“二看”和“一看”都是绝对不行的。更为重要的是,除了盘面“三看”之外,投资者尤其应关注宏观经济面和政策面的变化,政策面利空应做空,政策面利多应做多,万万不可逆政策面而动,拿鸡蛋去碰石头(文章来源:767股票学习网) |
|
相关文章:
如何分析开盘价和收盘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