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看问题至少要看到5年后 |
|||||
|
|||||
|
|||||
我们从未把单一年度的数字表现看得太认真,我们反而建议至少以5年为一周期来评判企业的整体表现。若5年平均利得比美国企业的平均值差,便要开始注意了。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市场先生是不理智的,所以才会出现股价大大背离内在价值的行为。投资者的目光要放远一些,看问题至少要看到5年后,以5年为一个周期来评判股票的整体表现。 他在伯克希尔公司1983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他从来就没有把某个年度的数字表现看得太认真。在他看来,如果硬要把考核股票业绩的期限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周期(年)划上等号,“毕竟没有什么道理”。所以他建议,考核股票投资业绩的时间至少是5年,只是到时候如果业绩不是原来设想的那么理想,不要找出一大堆理由来解释就是了。 目光要看到5年后,那么究竟看什么呢?巴菲特说,毫无疑问是内在价值。内在价值的计算比较复杂,而且每个人的判断各不相同,所以这时候以账面价值来代替也未尝不可,因为它不但保守而且合理。 例如,截至1983年,伯克希尔公司19年来的账面价值从每股19美元增长到975美元,年平均增长率约为,这就是一个主要指标。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账面价值和内在价值并非一回事。 巴菲特举例说,如果父母花同样的钱供一对双胞胎孩子读到大学毕业,两个孩子所花总学费的“账面价值”是一样的,可是他们未来的“内在价值”(所能获得的回报)肯定是不一样的。他提醒说,无论市场先生如何不理智,投资者都要头脑清醒地以内在价值为评判标准。 他以伯克希尔公司为例。该公司在1965年巴菲特刚刚接管经营时的账面价值是每股19美元,这时候的账面价值就明显高于内在价值。究其原因在于,当时的账面价值中主要是那些无法赚到合理报酬的纺织设备,这就好像父母把钱花在不会读书的孩子身上一样,是注定收不到投资回报的。 可是到了1983年,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内在价值大大超过账面价值。这主要表现在两点: 其一,根据会计准则规定,伯克希尔公司的保险业务所持有的股票要以市场价值记账;可是,除了保险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却以成本与市场价格孰低法入账。而到1983年年末,伯克希尔公司的非保险业务市场价格超过成本价至少有7000万美元(税前)或5000万美元(税后)。显而易见,这7000万美元或5000万美元,理应属于内在价值的一部分,但却不能列入账面价值内。 其二,伯克希尔公司庞大的经济商誉毫无疑问是内在价值的一部分,可是从数量来看要远远高于反映在账面上的会计商誉。 简单地说,会计商誉会随着折旧年份的推移慢慢缩小,经济商誉则会迅速扩大。巴菲特在他长达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特别欣赏那些拥有商誉、只需运用少量有形资产的股票,在他的投资品种中,或多或少都能看出这一点。 巴菲特认为,评估股票内在价值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买卖决策。那么他自己又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这里以他买入华盛顿邮报公司所做的分析来加以说明。 1973年,华盛顿邮报公司的股票市值为8000万美元,而据巴菲特估计,该公司的市场价值应该在4亿~5亿美元之间。毫无疑问,这时候他应该选择买入该股票,而且越快越好。 他的测算依据是:华盛顿邮报公司1973年的净利润为1330万美元,折旧摊销为370万美元,资本性支出为660万美元;所以当年公司股东收益应该为1330―660+370=1040万美元。而这时候,如果用1973年到期的美国长期国债利率为折现率进行折现,华盛顿邮报公司的市场价值应该为1040÷≈15 270万美元,相当于当时市场价值8000万美元的2倍。 在巴菲特看来,华盛顿邮报公司作为一家媒体,资本性支出将会与折旧和摊销费用相抵。也就是说,公司的净利润会与股东收益大体相等,即达到1330万美元。按照这样的规律进行测算,华盛顿邮报公司的市场价值应该为1330÷=19 530万美元。 至此,这种种测算的前提条件还仅仅是股东收益的增加速度与通货膨胀速度相等。可是在巴菲特看来,大多数报纸媒体在它们的社区内处于垄断地位,具有价格操纵权。也就是说,华盛顿邮报公司有能力以高于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收费,如果它的实际价格提高3个百分点应该对发行没有任何问题,而这样却能把内在价值提高到亿美元。 还有一点请不要忘记,华盛顿邮报公司历史上的平均经营利润率高达15%,而当时却只有10%。如果通过努力,经营利润率能提高到15%,公司内在价值将能增长到亿美元。 因此,巴菲特的这种测算是非常有保证的,所以他会毫不犹豫地买进该公司的股票。【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投资眼光至少能看到5年后,这非常令人钦佩。无论考察购并对象还是衡量伯克希尔公司的业绩,他都是这样做的。正是通过这样一系列分析,他做出了抄底华盛顿邮报公司的重大决策。 |
|
相关文章:
代序 看巴菲特如何抄底股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