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人认为该这样就危险了 |
|||||
|
|||||
|
|||||
3亿美国人、美国的借贷机构、美国政府和美国媒体都曾认为房价会一路直升。但他们不知道,借贷正是基于其上,所以每个人都犯下了不少愚蠢的错误。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在股票投资中,正如每个人的性格天生不同一样,每个投资者对于股市的判断也会不同;因此,如果每个人都认为股市“应该”是这样时,恐怕就有些危险了。 巴菲特在2008年9月24日接受公共广播电视台采访时说,这次次贷危机爆发的唯一诱导因素是房地产泡沫。他举例说,3亿美国人、美国的借贷机构、美国政府和美国媒体都曾认为房价会一路上涨,可是结果怎么样呢?他们不知道,次贷危机正是在此基础上发生的,从这个角度看,发生次贷危机与每个人都有关系。 巴菲特曾经表示:“我通常是在人们对股市失去信心时购买。”关于这一点,很有点像中国“商圣”——战国时期的白圭(公元前370年~前300年)的投资理念。 白圭是东周洛阳人,他通过观察市场行情变化和年成丰歉关系,采取了“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营策略。他在丰收年景买入粮食,卖出丝绸、油漆;当蚕茧结成时他买进绢帛、绵絮,卖出粮食。他经常深入市场了解行情,对谷物价格变化了如指掌。他通过观察天象预测来年雨水多少及丰歉情况,如果当年丰收,而预测来年要大旱时,他会提前大量买入粮食、囤积货物,经商风格强调速战速决。 从这点来看,巴菲特“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的反向操作策略,与白圭的“不与人趋”有相通之处。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股市中的网络股和高科技股价格飞涨,巴菲特因为无法衡量这些股票的内在价值而根本不投资这类股票,从而使得1999年伯希尔公司的投资业绩不但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而且还造成了亏损。于是,在1999年度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大会上,投资者纷纷指责巴菲特,几乎所有报刊杂志都认为巴菲特的投资策略过时了,可是巴菲特依然不为所动。他抱定这样一个信念:当大家都狂炒科技股的时候,就表明投资科技股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他在那里等着“看笑话”。 果然如此。接下来的2000、2001、2003年,美国股市分别下跌了、、,累计跌幅超过一半,而伯克希尔公司在这期间的投资业绩却增长30%以上。直到这时候,原来那些指责巴菲特“老套”、“守旧”、“过时”的舆论才纷纷醒过神来,感觉还是巴菲特目光长远,不得不承认巴菲特善于抄底股市。 这样的投资业绩,就像2008年有谁能够在中国A股市场上取得30%以上的回报一样伟大、光荣、正确。 巴菲特认为,无论股市上涨还是下跌,与其他人抱有完全相同的判断是很危险的。以股市上涨为例,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6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其实还有什么比参与一场牛市更令人振奋的呢?可是要知道,投资者在牛市中得到的丰厚回报,与上市公司本身缓慢的增长业绩完全脱节,股价是不可能无限高出其内在价值的。相反,从很长一段时期来看,由于股票持有者频繁买进、卖出他们的股票,不断提高投资管理成本,他们的总体投资回报必定会低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如果说美国上市公司总体上能每年实现12%的净资产收益率,那么投资者最终得到的收益率必定比这低得多。 了解巴菲特的人不得不承认,巴菲特在把不利因素变成有利因素方面具有独到眼光。他抄底金融海啸,并不是仅仅停留在买入单只股票上,实际上还包括在整个宏观投资组合中怎样布局。例如,在这次抄底金融海啸中,巴菲特通过他控股的富国银行投资美联银行,就很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富国银行的根据地主要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在美国西海岸网点较多,而在东海岸的网点很少;另一方面,美联银行、美国银行在美国东海岸的网点较多。富国银行通过收购美联银行,实际上能较好地达到在美国均匀分布银行网点的目的。 也就是说,巴菲特通过收购美联银行,在不经意间就能实现富国银行从西海岸银行向全国性银行角色的转变。而花旗银行起诉富国银行收购美联银行,实际上也有花旗银行阻止富国银行版图东扩的意图在内。 经过这样一分析,读者就能清楚地了解巴菲特是怎样从宏观角度来决定投资策略的。如果不是具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庞大的投资组合,巴菲特在抄底金融海啸中的能量就不会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认为,要学会把不利因素变成有利因素,就需要一种与众不同的思维角度:不但要考虑单只股票的投资策略,还要把这单只股票放在总体投资组合中来加以考虑,这样才能取得叠加效应。这对于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都极具借鉴意义。 |
|
相关文章:
代序 看巴菲特如何抄底股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