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投资还是投机 |
|||||
|
|||||
|
|||||
与投资理论相对应的是投机理论,又称“空中楼阁理论”。它的鼻祖应追溯到30年 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成功的投资家凯恩斯爵士。他的观点是,专业投资者并不愿把精力都 花费在估算内在价值上,而愿意分析大众投资者未来可能的投资行为,以及在景气时他们 如何在空中楼阁上寄托希望。成功的投资者估计何种投资形式适宜公众建筑空中楼阁,并 抢先买进选中的股票成交。 凯恩斯不仅是这一理论的创作者,也是忠实实践者。当伦敦的金融专家在拥挤的办公 室面对繁杂的数据夜以继日地工作时,爵士却每天在床上躺着,手执电话进行着买卖,而 这一悠闲的操作方式却为他个人账户增添了数百万英镑,令那些整天捧着各种金融理论和 数据的学究们望尘莫及(原来搞金融不像种地,苦干未必有效果,越轻松越好)。 后来,一张报纸在谈论这个理论时,把它比喻成报纸选美比赛,你必须从100张照片 中选出最漂亮的脸蛋,而只有选择最接近大众总体认可的人方能获得“识慧奖”,个人的 审美观点与参赛的输赢无关,明智的策略是选出其他参赛者很可能喜欢的脸蛋。 也有人把这一理论毫不客气地称为“较大苯蛋理论”,俗称“博傻”。在当今这个世 界上,每分钟都在产生着聪明人和笨蛋,你可以对某物支付3倍于它的价格,只要你能够 最终找到某一笨蛋愿意支付5倍于它的价格就行。换句话讲,傻没关系,只要找到更傻的。 在股票行情中,比如国嘉实业,我在26.25元买进,很多人说:“这么高还敢买,傻 瓜。”价格又下跌了两天,我周围更是一片奉劝之声,其实我在17~18元的时候就想买, 结果就是因为自以为聪明犯了回傻,高了近10元才买到,我就不信我会是最后一个傻子。 结果呢?到了39.80元全部平仓,很多朋友却冲了进去(也许以后还能涨,谁知道呢)。 股市中,在某些情况下,提前犯傻也许是聪明呢!关键是要提前。 凯恩斯爵士的理论在金融界和学术界有许多拥护者,斯密在《货币博弃》中的论述和 报纸选美有异曲同工之妙。应用这一理论,产生了许多暴发的富豪,但更多的人没有深刻 理解这一理论的表象和实质,最后倾家荡产的有之,跳楼自杀的有之。这些失败者肯定是 接了“最后一棒”。世界上会有许多大喜大悲的事不约而同地展现这个理论的魅力。17世 纪的荷兰,曾发生过郁金香球茎的狂潮,英国也发生过南海气泡的骗局,各国股市都曾有 过暴跌的历史,也都因此而大伤元气,一蹶不振。 我们在分析历史以后,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当一件事物的价格远远低于它的价值的 时候,人们的心理是最悲观的,就像黄金埋在土中很难发现,它的发展是极其难以预料的 ,一些有胆有识的人最先发现了它,也会有很多人在开始的阶段受历史的局限、认识的局 限和一些运气的问题而惨遭失败。比如王安和盖茨就是很好的对比。当然很多事回头看已 经很清楚,只是当时很困难。总之,开始阶段的幸运儿很少,而且成本很高,代价很大。 一旦成功,会逐渐产生轰动效应,这时候价格开始从低于价值转向高于价值。在这个过程 中,由于不断成功的巨大的宣传作用,使这个过程出现自我强化,投机的行列开始全力加 速,冲向疯狂的顶峰,顶峰的背后自然是悬崖峭壁,可惜很少有人能躲得开。 我有一位朋友1996年初做深发展,非常自信,8.50元买入1万股,在深发展的上涨过 程中,担心投机过度,在14.00元全部平仓。这个平仓动作令他长时间后悔不迭,当深发 展再次发力上扬时,他又在28.30元买入两万股,结果自然又大获其利。当深发展涨过40 元时,他又再次怀疑投机的过度,在42元全部平仓。当深发展如火箭般窜升时,人气鼎沸 ,我的朋友望着不断飘升的价格沉不住气了,信念开始动摇,理性在感情的强烈冲击下变 得模糊不清,在48.00元全力重仓杀入。我当时劝他说:“快的就是假的。”他振振有词 地答到:“我知道是假的,很危险,但我宁愿放手一搏。”而且耐心地向我分析:这样的 涨势下,流通量一定会越来越小,买的人会越来越多,多逼空的态势已然形成,我用重仓 快进快出,危险不大。我说不过他,既觉得有理又觉得很悬,干脆不理。深发展在利空政 策的影响下终于低下了高昂的牛头,这位朋友又开始了在另一个方向上后悔。 历史的经验和身边发生的事情都在显示这样的过程和循环:投机过度的失败导致投资 机会的到来,投资成功的轰动效应又逐渐导致投机的盛行及至最终的失败。投资和投机在 不断变化的环境下也不断发生着转化,带来机遇,也带来疯狂。我们最先需要做的,就是 判断股票市场目前的状态正处于这个投资、投机循环的哪个阶段。处于投资阶段,就要耐 心等候,大利在很远的未来;若在投机阶段初期,就要忍住振荡,静待最后的疯狂。若是 最后的疯狂降临,千万别为最后一点利益冒险。大到一个市场,小到一支股票,都要有这 样的思路,这是最重要的。 |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