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高超的用人之道 |
|
||||
|
||||
我们应当首先要冲破那些传统的老观念、老框框。比如: 什么叫“老实”、“听话”、“稳重”?长期以来,在极少数人的眼光下,往往把 安于现状,墨守成规,唯上是从,四平八稳,无所作为的人视作“老实”的、“听话” 的、“稳重”的,而把思想活跃、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善于思考、勇于改革创新,有胆 有识、肯干能干的人说成是“爱吹牛”、“不安分”、“目无领导”、“喜出风头”等 等,长期歧视他们。殊不知,今天许多愿意献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人才,之所以 “不安分守己”,就是因为他们总是在思念着如何改变我们生产和生活中的落后环节, 改进和改造那些被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情和东西。因此他们总是爱提意见和建 议,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阻拦或妨碍我们加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那些 环节,非常敏感,力图尽早搬掉这些“绊脚石”,来开拓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坦途。 如果视而不见这种难能可贵的求实精神和创新精神,却津津乐道于他们那些“缺点”、 “毛病”,甚至不惜让他们遭到不应有的限制和阻挠,这不正是在刁难和打击四化建设 人才,损害我们的事业吗?因此要真正知人,首先要打破那些传统的观念和框框。 求全责备必然搞烦琐哲学。东汉王充说,“大羹必有淡味,宝宝必有瑕秽,朋大必 有不好,良工必有不巧”。这是事物的规律,“求全”是违背规律的。一个进取心强、 敢冒风险、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的人,难免有时处理事情有不周不细的毛病,一个有 魄力、有才干,不怕习惯势力、敢于打破陈规陋俗的人,难免有时显得骄傲自大、目中 无人;一个有毅力、有倔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难免有时主观、武断;等等。一 个经营者如仅能见人之短而不能知人之长,就易刻意挑人之短而无法看其所长;这样的 经营本身就是一位弱者。求全责备,必然纠缠短处,把蚂蚁当大象,搞烦琐哲学,一个 问题拖几年,没完没了;求全责备,极易抹煞主流,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这不是一个 英明而又正直的经营者对自己的下属所应持有的态度。 要知人,一定不要相信那些闲言碎语的干扰。“人言可畏”,闲言碎语是那些见不 得人的人惯用的害人暗器。它之所以能起作用,就是因为有人相信它。所谓“八分钱, 查半年; 一毛六,够你受”,就是这种阴险的手段。经验证明,知人选人是极不容易的事。 一个人平平庸庸,大家彼此彼此,可以相安无事;一旦某人冒了尖、有了突出成绩,即 可引起有关领导注意,马上各种非议就会接踵而来,闲言碎语就是一件“法宝”。有些 人平时不干事,袖手旁观,似乎“不犯错误”,专挑别人的毛病;一旦有机会就吹冷风, 散布流言蜚语。这种制造闲言碎语、传播闲言碎语的人,是十分令人可憎和厌恶的。这 样的人完全可以称得上害群之马,有这样的人存在一天,你的集体就甭想有一日之安宁。 知人者必须看主流,注意保护人才,决不要轻信闲言碎语。否则,许多有真才实学、 有组织能力、有创业大志、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出大力的人才,会因此而受歧视、 被压制、遭排挤,还谈什么知人善任呢? 列宁曾经说过:“如果一个机关在给专家各方面保障、鼓励优秀专家、维护他们的 利益等等方面,没有计划地进行工作并得到实际效果,那末,谁也不会承认它是工作不 坏的机关。”——一个企业经营者亦是如此。要做好工作,必先做到知人善任。而要真 正做到知人,一定要从各种各样的旧观念、老框框的束缚中摆脱出来,不能求全责备、 搞烦琐哲学,不要轻信闲言碎语,要从人才的实际表现出发,看他们对事业的基本态度, 看他们工作表现的主流,要真正爱惜他们、保护他们,做到求才若渴,爱才如命。这才 是非常重要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