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物有所值不是底部也能买 |
|||||
|
|||||
|
|||||
并非完美,但计算账面价值仍不失为衡量实质价值长期成长率的有效工具。只是单一年度净值的表现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比较,其意义已不如以往。主要原因在于我们股票投资部分包含可转换特别股在内,占我们净值的比重已经大幅下降,因此股市波动对于我们净值影响的程度已经大不如前。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股市下跌过程中的分期建仓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即使股价不是处于最低阶段,只要觉得物有所值,照样可以投资该股票。 他在伯克希尔公司2002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由于股票投资占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比重在逐年下降,所以股市波动对于伯克希尔公司净值的影响程度已经大不如前。 巴菲特认为,只要股票物有所值,那么即使不是处于底部也能买。究其原因在于两点:一方面,他从来不相信对股市走势的短期预测,所以他根本搞不清什么时候是真正的“底部”(当然,也不会有人比巴菲特更了解);另一方面,他始终坚持认为股票的内在价值是投资者最应该关注的。 关于对股市短期行情的预测,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2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他一直以来就认为,股评家唯一的价值就是让算命先生看起来像那么一回事。意思是说,没有股评家的“预测”,股市依然会这样发展;而现在有了股评家的“预测”,才使得那些轻信股评的人以为股市运行轨迹真的是他们“预测”出来的。 巴菲特说,他和查理·芒格一直把短期股市预测看作是“毒药”,提醒投资者要把“毒药”放着家中最安全的地方,避免让孩子拿到。(注:巴菲特说话历来幽默,他的真正含义是指那些偏信股评的像孩子一般幼稚的股民) 巴菲特认为,既然这样,投资者也就没有必要过于关心短期内的股市走向会如何。因为股市发展有它的必然规律,而这种规律至今还没有人能够掌握,否则就滑向了“市场有效理论”。投资者只要觉得该股票的内在价值进入了值得投资的区域,无论这时候有没有到达股市底部,都可以买入股票了。 那么,在2008年的抄底金融海啸中,巴菲特是如何考虑并具体操作的呢? 首先,他在受金融海啸影响、股市大幅下跌,造成其他所有人产生恐惧感的时候开始投资,实现了价值投资者低买高卖的精髓。 其次,因为不知道股市下跌的底部究竟在哪里,所以巴菲特的投资非常谨慎,他首选的投资方向不是普通股,而是风险较低的优先股,并且投入资金数额看起来非常庞大,动辄就是几十亿美元,但这些投资占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比重并不大。 巴菲特这样做的好处是“进可攻,退可守”:一旦股市继续下跌,他还有足够资金用于继续补仓;如果股市从此掉头向上,那么他也已经摊低了原来的持股成本,降低了安全边际线。 最后,巴菲特还留了“一手”,通过购买优先股,在尽可能降低投资风险的同时,用认股权等手段来保留将来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而这是投资普通股所不具备的优势。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0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价值创造”是一种荒唐的说法。意思是说,投资者不要相信市场预测人士对那些毫无内在价值的股票能够创造价值的说法。他说:“打死我都不相信,那些终其一生不赚钱,甚至是亏钱的企业能够创造出什么价值来。他们根本是在摧毁价值,不管在这期间它们的市值曾经有多高,都一样。” 在巴菲特看来,投资者是不能“创造”股票价值的,只能转移财富。就像《伊索寓言》中所说的树林和鸟的关系一样,有些不法之徒的树林里根本就没有半只鸟,却想从股票投资者包括他们的朋友与亲人的口袋里骗走大笔金钱,但事实证明,泡沫市场只能创造出泡沫公司来。可是任何泡沫都是经不起“针刺”的,当泡沫破灭时,总会有一大批菜鸟不可避免地学到一堆教训。 巴菲特举例说,在许多情况下,上市公司的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之间没有任何关联。例如LTV与鲍德温联合公司宣布破产前,经过会计师审定的财务年报显示,它们的账面价值净值分别有6亿和4亿美元,结果说破产就破产了;相反,另一家上市公司Belridge石油,1979年以36亿美元的高价卖给壳牌石油时,账面净值却不到2亿美元。 在巴菲特眼里,戳穿泡沫股票的“针”人人都有,那就是运用内在价值的评判方法来衡量股票。通过内在价值与其股价相比,马上就能看出这只股票是不是有泡沫,是否值得投资,这个方法太简单了。【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认为,股票的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之间没有一点关联,所以在分期建仓时不用过多关心股价,更不必关心股市有没有到达底部。只要你觉得它的内在价值值得投资,那么即使不是底部也能买。 |
|
相关文章:
代序 看巴菲特如何抄底股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