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股价上涨求稳不求快 |
|||||
|
|||||
|
|||||
我们的投资组合还是没有多大变动,我们打盹时赚的钱比醒着时多很多。按兵不动对我们来说是一项明智的行为,就像是我们或其他经理人不可能因为谣传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可能调整贴放利率,或华尔街那帮土匪大幅改变他们对股市前景的看法,就决定把旗下高获利的金母鸡卖来卖去一样。我们也不会对拥有部分所有权的好公司股票任意出脱,投资上市公司股票的秘诀与取得百分之百的子公司方法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希望能够以合理的价格取得拥有绝佳竞争优势与德才兼备的经理人,也因此大家真正应该关心注意的是这些特质是否有任何改变。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股市下跌过程中的分期建仓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因为所谓股市底部的形成,有一个反复震荡、不断夯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所投资的股价上涨不必求快,而要求稳。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6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当年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组合依然没有多大变动,他们“打盹时赚的钱比醒着时多很多”。 他的意思是说,当他看准某只股票并且买入该股票后,基本上就不去考虑短期内的股价波动了,无论股价下跌还是上涨都是如此。在巴菲特看来,股价急速上涨并不是一件好事,长期投资应该追求“稳”而不是“快”。 从巴菲特的投资策略看,他通常是选择质地优秀的股票,然后在低价位或价格合理时买入。不用说,每当金融海啸来临时,更是他抄底股市的好时机了。 巴菲特的这种投资方法,客观上排斥了那些快速上涨的热门股,例如那些他看不懂的高科技股。因为热门股票的主要特征就是高估值,只有估值过高才谈得上热门股,这也正是巴菲特为什么在20世纪90年代没有投资高科技股、网络股的主要原因,因为这些股票根本就不在他的选股范围内。 巴菲特选择的股票类型,基本上是涨得比较稳健,而不是快。许多中国投资者抱怨巴菲特的法则在中国股市不适用,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心态和巴菲特根本不同。 试想,中国股市的投资者中现在还有几个人是倾向于长期投资,不要求短期内股价迅速上涨、最好是每天都涨停板的?!那些所谓股评家推荐的股票,更是以三五天内的涨幅能达到多少为标准,这与巴菲特的投资目标截然相反。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2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投资策略15年来一直没变,而且选择股票投资所采用的评估方法也和买下一家公司的全部没什么两样,要求对该股票了解,并具有长期的远景,由德才兼备的人来经营管理,具有非常吸引人的合理价格,等等。但是考虑到当时的市场环境,原来要求的“非常吸引人的价格”改成了“吸引人的价格”。 巴菲特解释说,在他眼里,所谓“吸引人的价格”与其他股票分析家“价值法”和“成长法”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或者两种方式交替轮换使用是不一样的,虽然他过去也经常采用这种方式。 巴菲特认为,价值法和成长法从根本上看是一致的。在计算一只股票的内在价值时,成长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而且巴菲特比较看重这种成长的稳定性。成长因素所起的作用,会使股票内在价值从很小长到很大。当然,这种影响作用有可能是正面的也有可能是负面的。 巴菲特认为,如果只是单独使用价值法,那根本就是一句废话。如果买股票不是因为这只股票有价值,那怎么还算得上是投资呢?或者,如果这只股票没有内在价值或者内在价值不高,却希望将来以较高的内在价值卖出去,这根本就是一种投机。虽然这种投机行为并不违法,也不违背良心道德,可是巴菲特认为这和玩吹气球的游戏没什么两样。 毫无疑问,股票的成长性通常会对其内在价值产生正面影响,却不能保证就代表了内在价值。如果上市公司把大笔资金投入到无法产生相应业绩的项目上去,成长性当然有了,可是内在价值不但不会提高,反而会减少。所以,投资者一定要注意股票所在的行业、历年来的报酬率、是否有一个优秀的经营管理层、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等因素。 用巴菲特的话来说就是:“只有当每投入的1块钱可以在未来创造超过1块钱的价值时,成长才有意义。至于那些需要资金但却只能创造出低报酬的公司,成长对于投资者来说反而是有害的。” 他介绍说,根据上述原则,无论你买入股票的价格是多少,最值得你投资的股票应该是那种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能够把大笔资金运用到报酬相当高的投资项目上的那种股票;相反,最不值得你投资的股票,是那种总把大笔资金用在报酬相当低的投资项目上的股票。显而易见,前一种股票可遇而不可求,并且大部分这样的股票都不需要太多资金,所以投资者能够通过这些公司每年发放的大量红利或者回购股票,而从中普遍受益。【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认为,分期建仓要特别注重股票的成长性,首选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善于把大笔资金运用在高报酬率项目上的股票。这类股票的特征是,通常不需要太多资金,所以每年都有分红。 |
|
相关文章:
代序 看巴菲特如何抄底股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