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二章 世界上最伟大的投机家 |
|||||
|
|||||
|
|||||
第二章 世界上最伟大的投机家 “我主来一贫如洗。 但决不能死时仍旧贫困潦倒。” 第一节 为钱而活着 1992年9月15日下午5点30分,椭圆形的桌子后面,乔治·索罗斯安然地坐在他那 张高靠背的皮椅中,透过巨大的玻璃窗,凝视着33层楼下面中心公园的紧张情景和通勤高 峰时期人们的一举一动。再次逐鹿这场游戏,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令他兴奋不已。 近来,每当索罗斯步人曼哈顿中心的索罗斯基金管理处,他总有这样的感觉:自己不是 这儿的老板,而更像是一个参观者。但今天他深感事实的确如此。他可以攀上一座高山,亦 可搞垮某家银行。他确信自己仍能够玩这场游戏……而且会比大多数时候玩得好。或许会比 任何人玩得都好。 试设想如果近年来他将大部分时间花在远游上,那情况该会如何呢?自1988年以来, 他就将这个企业委托给斯但莱·德鲁肯米勒,一个有着光辉金融管理业绩的年轻总管,经营 一直很顺利。如果索罗斯出现在办公室,他就与德鲁肯米勒共同议事,尽管他们时常会因为 对金融市场持不同见解而吵翻。 那些日子,索罗斯本该前往东欧和前苏联,帮助组建和培训他在80年代建立的慈善基 金会,促使这些国家演变成民主社会的典范。几年来,他在金融市场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 精力,赚足了他曾经需要的金钱。现在,已步人生命黄金岁月的他,在尽可能地逃避办公室 中那种枯燥乏味的生活。他更愿意同匈牙利或罗马尼亚基金会中的下属们聚在一块,或是在 波斯尼亚泥泞的街道上跋涉着,亦或是去参加冒险活动。 但今天是个极不寻常的日子。乔治·索罗斯将要投下金融史上最大的一笔赌注。大战将 临,有的人会心脏狂跳不已,在地板上来来回回地踱步,抑或是向早已战战兢兢的下属们神 经兮兮地发火,但是这向来不是他索罗斯的风格。他的脑子在快速地转动着。坐在那儿,他 处之泰然。每当要有大的动作时,他都会问自己同样的问题。 这种作法对吗?我会输得一败涂地吗? 他凝视着都市中初放的华灯,思绪却早已飘到千里之外。他如果在伦敦会更富有吗?他 不能完全肯定。或许今天这一切都元关紧要了。 通常,乔治·索罗斯喜欢住在远离华尔街金融区的地方,而且他无需亲临纽约股票交易 所,就有把握知道怎样能赚到一大笔钱。 他有自己独特的投资方式。这种独特的投资方式使他能够百分之百地对金融市场了如指 掌,所以他无需生活在闹市区。他惯于呆在中区,喜欢在紧张刺激的风险中求得须臾的惬意。他的办公室温暖如家,墙上挂着一些画儿,桌上摆放着家人的照片。但离索罗斯办公室 飓尺之遥的下属们却端坐在冰冷的计算机屏幕前,正视前方。好像如果他们的头向左或向右 稍稍们一下,就会表明他们上班期间在打瞌睡。墙上有一条标语一一一看得出是用计算机打 出来的——上面写着:“我生来一贫如洗,但决不能死时仍旧贫困潦倒。” 这就是乔治·索罗斯的信条。已年届66岁的他,富有得令人难以想象。他清楚,在这 场“竞争”中已获胜,他将不会死时口袋空空。的确,他辞世之时可能是美国最富有的人士 之一。然而,没有人敢建议说,该是摘下这条标语的时候了。毕竟,办公室中的其他人仍需 要这种动力。有些人凭借自己的努力发财,拥有了几百万美元。他们也将不会死时两袖清 风。好像在乔治·索罗斯周围工作的人都加入到这场“淘金”狂潮之中,而且都交了好运。 索罗斯基金管理处看起来与诺克斯堡不同,也不难进入。但是,它却拥有与诺克斯堡相同的 令人陶醉的金钱气息。 |
|
相关文章:
前言 索罗斯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