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二章 寻找超级长牛市的根(1) |
|||||
|
|||||
|
|||||
中国股市的长牛市格局是一系列重要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从宏观的角度看,当前宏观调控已初见成效,后续将以温和市场化手段为主。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上市公司业绩的逐步改善,为股市长牛市走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股权分置制度的重大变革以及对人民币长期升值的预期判断所带来的国际、国内流动性资金的充裕,也为A股的长牛市提供了重要动力。 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 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并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从1996年~2005年,中国的实际GDP每年平均增长8.2%,是世界发达国家年平均增长率2.7%的三倍,是全球其他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年平均增长率3.5%的两倍多。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作为世界工业制造基地的进程正在加速,新农村运动方兴未艾,城市化速度加快,国内庞大的市场正面临着消费升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面临着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正如温家宝总理于2003年底访问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指出的那样:“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中国国民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发展的奥秘所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两百多年来,海外证券市场的发展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即任何一波大级别的股市上升行情,其背后必然有一个与之相匹配的主题,不同年代的产业发展周期,与之对应的也必然是相应行业的热门股。如19世纪的铁路股,20世纪初的汽车股与钢铁股,20世纪50年代的玻璃纤维股,20世纪60年代美苏军备竞争之下的电子股以及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之下的石油股。这些无不与当时的社会主题和经济背景紧密相连,而货币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更是不可低估。国外如此,中国股市也概莫能外。显然,目前中国股市的走势与中国经济年平均9%以上的增长明显不符,但中国股市的市值占GDP比重已达46%,作用绝对不可小视。股市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特征将会越来越明显,在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大方向难以改变的背景下,未来中国股市不牛都很难! 新农村运动 其实,早在20世纪末,就有人在关注中国经济未来必然要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中心的林毅夫教授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当时,他就已经开始对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表示担忧,并预测中国经济未来必然要面临产能过剩问题。由此,他提出了在中国开展“新农村运动”的主张。转引自鲁陵官:“新农村运动到新农村建设”,《中富证券》,2005年12月22日。其主要观点是: 1.在生产能力普遍过剩、投资和消费需求不足、市场极度疲软和物价不断下降的新形势下,刺激总需求对启动当前经济增长是十分必要的,这是目前国民经济得以走出困境的关键。 2.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对经济的作用更直接,政府能按自己的意志行事。但是,仅仅依靠财政支出来弥补民间投资和消费不足是难以长久奏效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虽然加大了财政对基础建设投资的力度,但这一措施对拉动社会总需求的作用一直很有限。 3.中国经济能否在较短时期内摆脱当前的困境,取决于经济中是否存在着因结构原因而未实现的社会大需求的存在以及政府政策是否能给这种蓄势待发的大需求创造一种实现需求的充要条件。否则的话,中国经济只能靠各个产业淘汰大批效率较低的企业来达到供给和需求的平衡。这个过程将是痛苦而漫长的,其代价也是昂贵的。 4.目前,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中的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相比,中国有一个 得天独厚的条件,即中国有一个广袤的农村大市场,这个市场潜力很大,一直远未饱和。因此,一旦农村市场开拓出来,将对中国整个国民经济产生极强的乘数效应。它将成功启动疲弱多年的中国农村经济,并与中国城市经济一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
|
相关文章:
第一章 催生超级长牛市(1) |